close
古詩詞中探幽上海(上)
新開館的上海歷史博物館,二樓“古代上海”展館有一個展示區域,摘錄瞭數首反映古代上海風貌和變遷的詩詞。讀來別有意趣的詩句中,提到的是上海哪些地方?它們今天的樣貌如何?大詩人們又與上海有著怎樣的淵源?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二樓展區裡,反映古代上海風貌的古詩詞。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志願者胡瑩 攝
《張曹掾像》(張翰半身像)
?
說到上海,不得不提的是吳淞江,而關於吳淞江的古詩,張翰的這種七言詩《思吳江歌》流傳甚廣。一般的古詩詞解讀,都會說到這首詩是秋天到來時的應景之作,作者想起故鄉的秋景和鱸魚的肥美等,思歸之情滿溢。讀唐詩宋詞常常會遇到“秋風鱸膾”、“蓴羹鱸膾”的典故,這典故就是出自於此。
蓴羹鱸膾電梯維修費用後來指的是一種思鄉情節
?餐廳菜梯
但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吳江”這兩個詞。吳江,也就是吳淞江,古名松陵江、松江、松陵、笠澤,流經江蘇省南部、上海市北部。因為流域在古代吳國境內而得名。“太湖三江”,指的就是吳江與東江、婁江。
?
吳江,是上海最古老的一條河,又是變化最大的一條河,是上海境內僅次於黃浦江的第二大河。吳江自古是太湖排水入海的主要河道,還是一條重要航道,據舊籍記載:吳淞江初名淞江,又名松江,據最古老的說法其名源於古代上海境內一條主河道名。
?
上海的名稱與吳江直接有關。古代民間把吳江上遊稱為“上海浦”,下遊稱為“下海浦”,隨著年代的推移,“下海浦”三字因長期不用而被摒棄,而“上海浦”三字卻一直沿襲下來,之後“浦”字被省略,留下瞭“上海”這個地名。
北宋以前太湖流域吳淞江下遊的位置。上世紀80年代,上海進行地質普查,滿志敏據地質資料復原瞭古吳淞江河道,圖中紅色標註的就是現在的蘇州河。
明代吳淞江主道位置變化
?
現在我們把吳江上海段叫蘇州河。《後漢書》中說到,曹操打算以“吳淞江鱸魚”招待客人,由於當時松江地處吳國,所以又記為“吳松江鱸魚”。唐朝中期,杜甫有詩句“剪取吳淞半江水”,第一次出現“吳淞江”的名稱。上海開辟後,英國僑民在吳淞江坐船逆江而上,可達蘇州,故稱之為蘇州河。到1848年,上海道同與英國駐滬領事在簽定擴大英租界協議時,第一次正式把吳淞江寫作“蘇州河”。
?
相比起“太湖三江”的其他兩江東江和婁江,蘇州河要“牛”得多。唐代時,東江和婁江已經淤淺,而蘇州河河寬10千米,水勢浩淼。北宋年間,蘇州河由於海岸灘塗堆積,河寬還剩1.8千米。到瞭元朝,蘇州河下遊河寬僅為50至70米,成為很小的河流。明朝初年,蘇州河流域洪水泛濫,後經分流和建設水閘,水勢才得以改善。1569年,巡撫海瑞主持疏浚蘇州河,改變瞭歷史上黃浦江是蘇州河支流的觀念,確定瞭蘇州河是黃浦江支流的地位,基本形成瞭蘇州河今天的樣子啦。
?
近代上海的都市化,則是從東頭的河口開始,溯流向西延伸的。沿河兩岸曾經錯落地散佈著農田、濕地、蘆葦、溝汊,冷僻的地方野氣愈重,“秋風一起,叢葦蕭疏,日落時洪瀾回紫”,描述的就是蘇州河岸的景象。漸漸的,農田蘆葦一步一步地向後退去。在它們騰出來的空間裡,參差地立起瞭英國領事館、百老匯大廈、文匯博物院、新天安堂、郵政局大樓、自來水廠、天後宮、河濱大樓、自來火房、聖約翰書院等建築……這些沿河建築成為商業繁華都市中的一種側影,流經其間的蘇州河就此成為一條城市的內河。
蘇州河
近代英文地圖中標註的蘇州河
皮日休
?
上文說瞭,松陵是吳江的別稱,但松陵鎮又是另外一個地方。
?
松陵鎮,置於漢高祖劉邦元年(公元前206年)。松陵地處太湖與吳淞江銜接處,當時是一片澤國,隻有鎮駐地高出周圍地面,宛如丘陵,上有松柏森森,所以叫松陵。當時的鎮是一個軍鎮,是吳縣縣城的南大門,防禦地位重要,吳越征戰時也稱笠澤、松江。
?
元十五年(1278年)置松江府後,改名叫做江上,這也是為什麼吳淞江的“松”字有個水偏旁。後梁開平三年(909年)置吳江縣時,它作為蘇州府城、吳江的縣府所在地。直到宋代,松陵鎮還是“城無十裡之方,市無千傢之聚”,在明弘治元年(1488年)這裡才變成一派“民生富庶,城內外接棟而居者,煙火萬井,樓臺亭榭與釋老之宮掩映如畫”。
?
與上海淵源甚深的松陵鎮,如今是蘇州城南吳江區建鎮歷史最悠久的古鎮,是蘇州市區南大門。鎮區總人口超過35萬人,面積208.02平方公裡,距上海虹橋機場隻有60公裡。
松陵鎮
?
電梯保養維修專業網
梅堯臣畫像
?
“華亭”“陸機宅”等處,透露這首詩描述的是早年上海的景象。
?
今之上海,在唐代稱華亭縣,還是個不起眼的江南海隅,直到宋元,情況才大為改觀。
?
華亭縣處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交通要沖。尤其是所轄的青龍鎮,地處江海交接,沿吳淞江可直達蘇州,同時又有顧會浦使它與華亭縣城相溝通,這使它的港口貿易逐漸興盛,不久便成為太湖流域東部地區重要的棉糧等農副產品轉口貿易港。釀酒業、茶業、鹽業尤其發達,當時江南所賣官酒都在此釀造,而茶場和鹽場也逐漸增多。正由於以及水上交通的發達,小鎮漸漸成為一個船舶雲集、市鎮繁榮、商傢頻往、異貨滿街的熱鬧之地。
?
也是在同一時期,佛教文化在青龍鎮也得到很大發展。在唐代建報德寺和清院的基礎上,宋代鎮裡有共有三亭七塔十三座寺院,著名的報德寺改稱南寺,國清院改稱隆平寺。
青龍鎮遺址位置圖
青龍鎮遺址發掘現場
?
北宋滅亡之後,宋高宗趙構隻得渡過長江,遷都臨安。江南因此人口劇增,文化發展,這對於華亭縣的發展也帶來瞭良好的機遇。而且宋金兵戰之際,許多移民為避戰火,紛紛前來避難,這裡的居住人口一下子達近10萬戶。
?
元代是一個關鍵時期。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朝廷將華亭縣升為華亭府,次年改稱松江府,仍然設置華亭縣,歸松江府管轄。過瞭十三年,松江知府認為華亭縣地大戶多,民物富庶,難以治理,便上奏朝廷,建議華亭縣以外另置上海縣。朝廷準奏,於是劃出華亭縣東北五鄉分設上海縣,並於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正式成立,也歸松江府所管轄。
?
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提一些“風花雪月”的事。從清代修撰的各種上海方志中可以看出,無論是《華亭縣志》、《上海縣志》,或是《青浦縣志》、《崇明縣志》等,自宋代起,不少著名的文學傢如梅堯臣、王安石、林景熙、唐詢等人便已流寓或駐足華亭,並在此留下瞭美好的詩文。
這首詩歌的作者梅堯臣是北宋中葉的著名詩人,他的叔父梅詢曾任蘇州知府,他也便常來往於蘇州和華亭青龍鎮之間,曾撰《青龍鎮志》(已佚)。詩中概括地描寫瞭在華亭的所見之景,也寫到他曾想去尋覓陸機舊宅的念頭。所巧的是他一次在華亭坐船時還意外地遇到瞭多年未見的老朋友謝師道,作《逢謝師道》一詩中有,“昔歲南殃道中別,今向華亭水上逢”之句。不過,在梅堯臣寫華亭詩中最值得一提的,還是《青龍海上觀海》,全詩是:“目川倒蹙水欲立,不久卻迥如鼻吸。老魚無守隨上下,閣向滄州空怨泣。推鱗伐肉走千艘,骨節專車無大及。幾年養此膏血軀,一旦翻為漁者給。無情之水誰可憑?將作尋常自輕入。何時更看開潮兒,頭戴火盆來就濕。”詩中寫觀海潮的同時,也寫到瞭當時青龍鎮一帶捕魚業的繁忙、興盛景象。
?
王安石也曾到華亭遊歷,史料記載, “華亭並海有金山,潮至則在海中,潮退乃可遊山。有寒穴泉,甘冽與惠山相埒。穴在山麓,泉鐘其間,適與海平。”王安石在一首五律詩《寒穴泉》中寫道:“神泉冽冰霜,高穴與雲平。空山瀉千秋,不出鳴淹聲。山風吹更寒,山月相與清。北客不到此,如何洗煩醒。”字裡行間畫面感撲面而來。
?
?
雲間湖光亭在哪裡?
?
上海的湖並不多,也不像杭州的西湖、無錫的太湖、青海的青海湖那樣出名。上海過去給人印象較深的,大概就是位於青浦境內的淀山湖瞭。
?
而雲間,為松江的一個雅稱。“雲間”之名始見於南朝《世說新語》:“荀鶴鳴、陸士龍二人未相識,俱會張華先生。傳令共語,以其並有大才,可勿作常語。陸舉手曰:‘雲間陸士龍’,荀答日‘日下荀鶴鳴’。”後來,明代成化年間錢岡修松江府志,書名題為《雲間通志》,“雲間”成為松江的代名。
如今的廣富林風光
?
松江多水,松江現有河道1081條段。多水必有湖,古來松江就是上海地區賞湖的好去處。據清嘉慶《松江府志》記載,松江府城圍曾有不少湖泊,巧的是有一湖泊也叫西湖,又稱瑁湖,位於府城西南,大體位在如今的松江一中校區,面積百餘畝,相傳是西晉陸氏養魚池。宋代作為放生池,周圍建有亭堂。到瞭元代,湖旁還建瞭西湖書院,開辟瞭唳鶴灘等景觀,當時稱為“郡城第一勝景”。久而久之,因泥沙淤積,日趨漸微,成為小河。另有小湖,位於西湖北側,約在現今的谷陽路中山路的西南側,據傳“冬夏不竭,相傳有泉眼”。
?
再來說說范成大,他是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於宋元年,,十二歲時便遍讀經史,十四歲時開始創作詩文。范成大數次出任地方官員,從州守至制置使。在處州(今浙江麗水)任職時,他創義役、復堤堰、興水利、建橋梁。 在明州(今浙江寧波)任職時,蠲積欠、罷進奉。在建康(今江蘇南京)任職時,則舉荒政、賑饑民、捐稅斂、開軍倉以濟貧乏,移餘財以代秋租。在江南一帶任職時,他多次遊歷古上海,周知風土人情,反映瞭廣闊的生活面。
他還有一首和上海有關的詩《過松江》,讀來氣勢恢宏:“長虹鬥起蛟龍穴,朱碧欄幹夜明滅。太湖三萬六千頃,多少清風與明月?青鷁驚飛白鷺閑,丹楓未老黃蘆折。誰將橫笛叫蒼煙,無限驚波翻白雪。洞庭林屋舊遊處,玉柱金庭路巉絕。水仙逢迎摻修袂,問我歸計何當決?去年匹馬兀春寒,今此孤篷窘秋熱。人生意氣得失間,輕重劍頭吹一吷。莫將塵土涴朱顏,郤待丹砂回白發。”
新開館的上海歷史博物館,二樓“古代上海”展館有一個展示區域,摘錄瞭數首反映古代上海風貌和變遷的詩詞。讀來別有意趣的詩句中,提到的是上海哪些地方?它們今天的樣貌如何?大詩人們又與上海有著怎樣的淵源?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二樓展區裡,反映古代上海風貌的古詩詞。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志願者胡瑩 攝
《張曹掾像》(張翰半身像)
?
說到上海,不得不提的是吳淞江,而關於吳淞江的古詩,張翰的這種七言詩《思吳江歌》流傳甚廣。一般的古詩詞解讀,都會說到這首詩是秋天到來時的應景之作,作者想起故鄉的秋景和鱸魚的肥美等,思歸之情滿溢。讀唐詩宋詞常常會遇到“秋風鱸膾”、“蓴羹鱸膾”的典故,這典故就是出自於此。
蓴羹鱸膾電梯維修費用後來指的是一種思鄉情節
?餐廳菜梯
但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吳江”這兩個詞。吳江,也就是吳淞江,古名松陵江、松江、松陵、笠澤,流經江蘇省南部、上海市北部。因為流域在古代吳國境內而得名。“太湖三江”,指的就是吳江與東江、婁江。
?
吳江,是上海最古老的一條河,又是變化最大的一條河,是上海境內僅次於黃浦江的第二大河。吳江自古是太湖排水入海的主要河道,還是一條重要航道,據舊籍記載:吳淞江初名淞江,又名松江,據最古老的說法其名源於古代上海境內一條主河道名。
?
上海的名稱與吳江直接有關。古代民間把吳江上遊稱為“上海浦”,下遊稱為“下海浦”,隨著年代的推移,“下海浦”三字因長期不用而被摒棄,而“上海浦”三字卻一直沿襲下來,之後“浦”字被省略,留下瞭“上海”這個地名。
北宋以前太湖流域吳淞江下遊的位置。上世紀80年代,上海進行地質普查,滿志敏據地質資料復原瞭古吳淞江河道,圖中紅色標註的就是現在的蘇州河。
明代吳淞江主道位置變化
?
現在我們把吳江上海段叫蘇州河。《後漢書》中說到,曹操打算以“吳淞江鱸魚”招待客人,由於當時松江地處吳國,所以又記為“吳松江鱸魚”。唐朝中期,杜甫有詩句“剪取吳淞半江水”,第一次出現“吳淞江”的名稱。上海開辟後,英國僑民在吳淞江坐船逆江而上,可達蘇州,故稱之為蘇州河。到1848年,上海道同與英國駐滬領事在簽定擴大英租界協議時,第一次正式把吳淞江寫作“蘇州河”。
?
相比起“太湖三江”的其他兩江東江和婁江,蘇州河要“牛”得多。唐代時,東江和婁江已經淤淺,而蘇州河河寬10千米,水勢浩淼。北宋年間,蘇州河由於海岸灘塗堆積,河寬還剩1.8千米。到瞭元朝,蘇州河下遊河寬僅為50至70米,成為很小的河流。明朝初年,蘇州河流域洪水泛濫,後經分流和建設水閘,水勢才得以改善。1569年,巡撫海瑞主持疏浚蘇州河,改變瞭歷史上黃浦江是蘇州河支流的觀念,確定瞭蘇州河是黃浦江支流的地位,基本形成瞭蘇州河今天的樣子啦。
?
近代上海的都市化,則是從東頭的河口開始,溯流向西延伸的。沿河兩岸曾經錯落地散佈著農田、濕地、蘆葦、溝汊,冷僻的地方野氣愈重,“秋風一起,叢葦蕭疏,日落時洪瀾回紫”,描述的就是蘇州河岸的景象。漸漸的,農田蘆葦一步一步地向後退去。在它們騰出來的空間裡,參差地立起瞭英國領事館、百老匯大廈、文匯博物院、新天安堂、郵政局大樓、自來水廠、天後宮、河濱大樓、自來火房、聖約翰書院等建築……這些沿河建築成為商業繁華都市中的一種側影,流經其間的蘇州河就此成為一條城市的內河。
蘇州河
近代英文地圖中標註的蘇州河
皮日休
?
上文說瞭,松陵是吳江的別稱,但松陵鎮又是另外一個地方。
?
松陵鎮,置於漢高祖劉邦元年(公元前206年)。松陵地處太湖與吳淞江銜接處,當時是一片澤國,隻有鎮駐地高出周圍地面,宛如丘陵,上有松柏森森,所以叫松陵。當時的鎮是一個軍鎮,是吳縣縣城的南大門,防禦地位重要,吳越征戰時也稱笠澤、松江。
?
元十五年(1278年)置松江府後,改名叫做江上,這也是為什麼吳淞江的“松”字有個水偏旁。後梁開平三年(909年)置吳江縣時,它作為蘇州府城、吳江的縣府所在地。直到宋代,松陵鎮還是“城無十裡之方,市無千傢之聚”,在明弘治元年(1488年)這裡才變成一派“民生富庶,城內外接棟而居者,煙火萬井,樓臺亭榭與釋老之宮掩映如畫”。
?
與上海淵源甚深的松陵鎮,如今是蘇州城南吳江區建鎮歷史最悠久的古鎮,是蘇州市區南大門。鎮區總人口超過35萬人,面積208.02平方公裡,距上海虹橋機場隻有60公裡。
松陵鎮
?
電梯保養維修專業網
梅堯臣畫像
?
“華亭”“陸機宅”等處,透露這首詩描述的是早年上海的景象。
?
今之上海,在唐代稱華亭縣,還是個不起眼的江南海隅,直到宋元,情況才大為改觀。
?
華亭縣處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交通要沖。尤其是所轄的青龍鎮,地處江海交接,沿吳淞江可直達蘇州,同時又有顧會浦使它與華亭縣城相溝通,這使它的港口貿易逐漸興盛,不久便成為太湖流域東部地區重要的棉糧等農副產品轉口貿易港。釀酒業、茶業、鹽業尤其發達,當時江南所賣官酒都在此釀造,而茶場和鹽場也逐漸增多。正由於以及水上交通的發達,小鎮漸漸成為一個船舶雲集、市鎮繁榮、商傢頻往、異貨滿街的熱鬧之地。
?
也是在同一時期,佛教文化在青龍鎮也得到很大發展。在唐代建報德寺和清院的基礎上,宋代鎮裡有共有三亭七塔十三座寺院,著名的報德寺改稱南寺,國清院改稱隆平寺。
青龍鎮遺址位置圖
青龍鎮遺址發掘現場
?
北宋滅亡之後,宋高宗趙構隻得渡過長江,遷都臨安。江南因此人口劇增,文化發展,這對於華亭縣的發展也帶來瞭良好的機遇。而且宋金兵戰之際,許多移民為避戰火,紛紛前來避難,這裡的居住人口一下子達近10萬戶。
?
元代是一個關鍵時期。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朝廷將華亭縣升為華亭府,次年改稱松江府,仍然設置華亭縣,歸松江府管轄。過瞭十三年,松江知府認為華亭縣地大戶多,民物富庶,難以治理,便上奏朝廷,建議華亭縣以外另置上海縣。朝廷準奏,於是劃出華亭縣東北五鄉分設上海縣,並於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正式成立,也歸松江府所管轄。
?
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提一些“風花雪月”的事。從清代修撰的各種上海方志中可以看出,無論是《華亭縣志》、《上海縣志》,或是《青浦縣志》、《崇明縣志》等,自宋代起,不少著名的文學傢如梅堯臣、王安石、林景熙、唐詢等人便已流寓或駐足華亭,並在此留下瞭美好的詩文。
這首詩歌的作者梅堯臣是北宋中葉的著名詩人,他的叔父梅詢曾任蘇州知府,他也便常來往於蘇州和華亭青龍鎮之間,曾撰《青龍鎮志》(已佚)。詩中概括地描寫瞭在華亭的所見之景,也寫到他曾想去尋覓陸機舊宅的念頭。所巧的是他一次在華亭坐船時還意外地遇到瞭多年未見的老朋友謝師道,作《逢謝師道》一詩中有,“昔歲南殃道中別,今向華亭水上逢”之句。不過,在梅堯臣寫華亭詩中最值得一提的,還是《青龍海上觀海》,全詩是:“目川倒蹙水欲立,不久卻迥如鼻吸。老魚無守隨上下,閣向滄州空怨泣。推鱗伐肉走千艘,骨節專車無大及。幾年養此膏血軀,一旦翻為漁者給。無情之水誰可憑?將作尋常自輕入。何時更看開潮兒,頭戴火盆來就濕。”詩中寫觀海潮的同時,也寫到瞭當時青龍鎮一帶捕魚業的繁忙、興盛景象。
?
王安石也曾到華亭遊歷,史料記載, “華亭並海有金山,潮至則在海中,潮退乃可遊山。有寒穴泉,甘冽與惠山相埒。穴在山麓,泉鐘其間,適與海平。”王安石在一首五律詩《寒穴泉》中寫道:“神泉冽冰霜,高穴與雲平。空山瀉千秋,不出鳴淹聲。山風吹更寒,山月相與清。北客不到此,如何洗煩醒。”字裡行間畫面感撲面而來。
?
?
雲間湖光亭在哪裡?
?
上海的湖並不多,也不像杭州的西湖、無錫的太湖、青海的青海湖那樣出名。上海過去給人印象較深的,大概就是位於青浦境內的淀山湖瞭。
?
而雲間,為松江的一個雅稱。“雲間”之名始見於南朝《世說新語》:“荀鶴鳴、陸士龍二人未相識,俱會張華先生。傳令共語,以其並有大才,可勿作常語。陸舉手曰:‘雲間陸士龍’,荀答日‘日下荀鶴鳴’。”後來,明代成化年間錢岡修松江府志,書名題為《雲間通志》,“雲間”成為松江的代名。
如今的廣富林風光
?
松江多水,松江現有河道1081條段。多水必有湖,古來松江就是上海地區賞湖的好去處。據清嘉慶《松江府志》記載,松江府城圍曾有不少湖泊,巧的是有一湖泊也叫西湖,又稱瑁湖,位於府城西南,大體位在如今的松江一中校區,面積百餘畝,相傳是西晉陸氏養魚池。宋代作為放生池,周圍建有亭堂。到瞭元代,湖旁還建瞭西湖書院,開辟瞭唳鶴灘等景觀,當時稱為“郡城第一勝景”。久而久之,因泥沙淤積,日趨漸微,成為小河。另有小湖,位於西湖北側,約在現今的谷陽路中山路的西南側,據傳“冬夏不竭,相傳有泉眼”。
?
再來說說范成大,他是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於宋元年,,十二歲時便遍讀經史,十四歲時開始創作詩文。范成大數次出任地方官員,從州守至制置使。在處州(今浙江麗水)任職時,他創義役、復堤堰、興水利、建橋梁。 在明州(今浙江寧波)任職時,蠲積欠、罷進奉。在建康(今江蘇南京)任職時,則舉荒政、賑饑民、捐稅斂、開軍倉以濟貧乏,移餘財以代秋租。在江南一帶任職時,他多次遊歷古上海,周知風土人情,反映瞭廣闊的生活面。
他還有一首和上海有關的詩《過松江》,讀來氣勢恢宏:“長虹鬥起蛟龍穴,朱碧欄幹夜明滅。太湖三萬六千頃,多少清風與明月?青鷁驚飛白鷺閑,丹楓未老黃蘆折。誰將橫笛叫蒼煙,無限驚波翻白雪。洞庭林屋舊遊處,玉柱金庭路巉絕。水仙逢迎摻修袂,問我歸計何當決?去年匹馬兀春寒,今此孤篷窘秋熱。人生意氣得失間,輕重劍頭吹一吷。莫將塵土涴朱顏,郤待丹砂回白發。”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